QQ:896825557
电话:020-29066420
传真:020-37343158
业务手机:13928864138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机场路61号
广州市白云区大源中路288号泰邦物流园信息楼111号
涉枪犯罪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犯罪,非法制贩销售枪支弹药所造成的社会安全隐患极大。以方某为核心的江西萍乡“9·27”网络贩枪案是公安部组织全国刑侦部门集中开展“灭枪”专项行动中的典型案例。
据了解,近年来全国公安机关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积极与检察院、法院沟通,持续保持对涉枪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持枪犯罪案件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2857起下降至2011年的540起。特别是2009年、2010年和2011年这3年,全国持枪犯罪案件同比分别下降17.7%、31.1%、46.6%。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涉枪犯罪处于总量较低、持续下降、平稳可控状态。广州物流公司
近日,江西萍乡警方成功破获由公安部挂牌督办的“9·27”特大网络贩枪案,摧毁了以方某为首的集制造、运输、储存、邮寄、网络销售和非法持有于一体的特大网络贩枪组织。
据萍乡警方负责人介绍,此案共缴获各类枪支203支,气枪铅弹和小口径子弹10217发,各类气枪零部件55252件,模具21个。经权威部门鉴定,此案查获的零部件都是经过专业加工、批量生产的零部件,专门用于制造气枪。
如此数量庞大的零部件是如何流通的?
依托网络
架设非法交易链条
2011年9月27日,萍乡警方获得线索称:有人通过快递寄出一可疑包裹。当民警检查这个被拦截下来的包裹时,发现邮寄内容填写的是“衣服”,但打开包裹一看,里面全是一些散乱的金属制品、塑料制品和一根不起眼的钢管。
经过仔细研究,民警发现,那根钢管内壁上蚀刻有膛线,是德国产号称“枪管之王”的“瓦尔特”枪管。再进一步将这些零部件组装,竟然完整地组装出一支仿美式“秃鹰”高压气枪。
2012年3月21日,本案主要犯罪嫌疑人方某在安徽宿松落网。民警在他家衣柜里找到一支小口径仿真手枪、一支“秃鹰”仿真气枪和一支“秃鹰”气枪,另外还有1000多发铅弹,以及制作子弹的模具。
经查,38岁的安徽人方某从2010年底开始从事仿真气枪零部件交易。他通过网络采购、工厂加工的方式购买各种仿真气枪零部件,利用论坛发布隐秘广告联系买家。方某还在淘宝网[微博]上开店,通过支付宝[微博]支付,交易记录不下700次,被依法查处的非法销售金额117万余元。
“我们都是在论坛上交流。那里面什么都有,包括‘秃子’的组装图……”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方某告诉记者。
“秃子”是仿美式“秃鹰”高压气枪的暗语。浏览“中国狩猎论坛”、“千秋狩猎论坛”,还有很多类似的暗语,如“狗粮”代指子弹,“母鸡”代指模具,“狗”代指枪,“狗友”就是枪友,等等。“如果圈外的人进入他们的论坛,一定会以为是个讨论宠物的地方。”办案民警如是说。
方某正是通过这样的网络学习,积累经验,“无师自通”地依托网络架设起一条隐秘的非法交易链条。
“我们这个圈子里相互接触多了,就是利益。”在莲花县看守所,方某告诉记者,当时他就是想玩玩,后来发现网友对仿“秃鹰”气枪的需求很大,于是就铤而走险贩卖起违禁枪支零部件,最后一发不可收拾。
“一支‘秃鹰’气枪由枪管、枪身、气阀、握把、内脏、气瓶等六大部件共计30多个零部件组成,经过快递分批次发货后,最后可以卖到6000元-7000元,甚至上万元,本案的牟利性极强。”办案民警说。
在公安部的统一指挥下,经过与广东、上海警方的协同作战,专案组先后捣毁了12个制造枪支零部件的工厂和作坊,截断了3条向该团伙销售枪支部件的网络渠道。
法律意识淡薄
使他们走上悔恨之路
记者了解到,此案中涉案人员多为枪支爱好者,以方某为例,他晚上都要抱着枪睡,早上起来还要摸一下枪。这其中还有人曾经获得过射击比赛名次。大多数购买者对法律所界定的枪支范畴概念模糊,心存侥幸,法律意识淡薄。
早在2001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就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制造、买卖、运输枪支、弹药、爆炸物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又做出了相关修改。其中,第一条第二款“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以火药为动力发射枪弹的非军用枪支一支以上或者以压缩气体等为动力的其他非军用枪支二支以上的”和第一条第三款“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军用子弹十发以上、气枪铅弹五百发以上或者其他非军用子弹一百发以上的”均按照《刑法》第一百二十五条“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枪支、弹药、爆炸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来定罪处罚。
公安部也在2008年出台了《仿真枪认定标准》,规定仿真枪所发射金属弹丸或其他物质的枪口比动能不能大于1.8焦耳/平方厘米。方某等人所贩卖的仿美式“秃鹰”高压气枪的枪口比动能高达150焦耳-290焦耳/平方厘米,严重违反了仿真枪的规定。
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如果拥有仿美式“秃鹰”高压气枪,完全有可能成为“狙击手”,杀伤力巨大。
公安部门提醒相关部门加强对企业生产加工的监管,包括互联网企业,并建议枪支爱好者培养健康合理的爱好,认清利害,不要因自己的不良喜好,踏上悔恨之路。
物流快递
成违法活动“安全通道”
买卖双方无需见面,无需知道对方真实身份,就能完成交易,交易流程变得越来越隐秘。随着网络和快递业务的快速发展,枪贩子的非法交易亦呈现出智能化趋势。
以方某为核心的贩枪团伙以物流快递为送货方式,是此案查办过程中最薄弱的一个环节。
近年来民营快递业发展迅猛,通过快递邮寄违禁物品的案件日益增多。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有时甚至不需要真实姓名,只需一个电话号码,快递公司就有可能将没有验视的违禁品运送出去。
据了解,从2008年开始执行的《快递服务》邮政行业标准就对快递员询问与验视有所规定:“快递服务人员应询问和验视内件的性质和种类,若是法律、法规规定的禁寄物品,应拒收并向寄件人说明原因。”但是,实际操作中,很多快递企业并未能百分之百做到。
“这起典型的网络贩枪案,暴露出了整个非法交易链条中的诸多难以监管的环节。其中,以物流快递为交易渠道,分批次、化整为零地配送非法枪支零部件,通过支付宝完成交易,这些成了查办此案的难点。”公安部刑侦局副局长赵启明说。
对于此类案件的防范,除了公安部门应积极、及时向快递企业反馈信息外,关键是快递企业需加强自身的行业监管,认真负责,落实收寄验视制度,在讲求效率、追求利益的同时,更要担当起社会责任,不要让物流快递成为违法活动的“安全通道”。
江西省公安厅刑侦负责人表示,一直以来,公安部门对网络贩卖枪支弹药的非法行为都是严打、高压的态势,但由于此类违法行为具有流动性、隐蔽性强的特点,致使公安机关在打击处理上存在取证难、查处难、鉴定难等问题。但是,对于此类案件,公安部门已经形成了一套实用、高效、有力的打击方式。